
砂仁是什么
砂仁别称阳春砂仁,它的果实和种子是一种中医中常见的芳香型的药材,药性较为温和。此外,砂仁还可以作为一种食材来烹制美味佳肴,由于其味道很香,所以也被制成调味料用于炒菜。这样来看,砂仁的作用是很广泛的,这所有皆因其本身有着非常不错的医用价值和保健效果,食用砂仁主要用途于人体的胃、肾和脾,可以行气调味,和胃醒脾。
砂仁的种子气味芳香而峻烈,用作香料,稍辣,其味似樟,在东方早有被制成调味品,是不少咖哩菜必须具备的佐料。在斯堪的那维我亚则常用于面食品调味,也入医用。医用的砂仁主要有三种:一种是主要产于中国广东阳春市的春砂,一种是中国海南的壳砂,还有一种叫缩砂密,主产于东南亚国家。阳春砂的知名度很大,它也是地道的岭南药材,“春砂仁煲猪肚”更是粤菜中的一道经典菜肴。在国内南方,砂仁应该更多人了解一些,在北方可能比较少见,所以不少人对其都并不知道。
砂仁的效果
砂仁味辛、温,归脾、胃、肾三经。作为一种性温和的中药,它主要适用于滞食积,呕吐泄泻,饮食少进;或脾胃虚弱,冷滑下痢不禁;或妊娠呕吐,胎动不安,先兆流产;或气逆作咳,痰多喉痒,呼多吸少等症状,具备化湿开胃,温脾止泻,理气安胎的效果。
砂仁全身都是宝,叶、花、根、茎均可入药。效果有所相同,但又有所侧重。叶、茎可提炼出植物油,暂命名为“砂仁叶油”,外用对唇周疱疹、皮肤湿疹、体癣有确实的成效,有较强的抗病毒,抗真菌用途。花对消化道有哪些用途稍弱,但有较好的疏肝解郁、行气宽胸效果,用于肝胃不和的胸胁苦满,嗳气吞酸,经前乳胀、痛经。根部止痛止呕成效不及砂仁,但其安胎效果则优于砂仁,用于妊娠胎动不安,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。由于效果很多样且显著,所以砂仁在医用范围的应用十分地广泛。
砂仁的吃法
砂仁既是食品又是药品,入药可用于治疗一些病症,作为食品则能给菜肴去膻、除腥、增味、增香,是一种天然的调味料。砂仁的吃法也不少,平时可用于煲汤、泡茶、泡酒等,制作成菜肴更是色香味俱全。下面妈网百科为大伙简答介绍几种砂仁怎么吃,爱下厨的朋友可以一试哦!
砂仁猪肚汤
材料:猪肚150克,党参15克,高良姜20克,砂仁5克,生姜20克,油盐适当。
做法:将猪肚去掉油脂后,洗净切块备用;春砂仁、党参分别洗净,高良姜和生姜磨成茸,与猪肚一块放进炖盅,加清水适当,炖盅加盖,用文火隔水炖2个小时,调味后即可饮用。
砂仁粥
材料:砂仁末2~3克,大米50~75克。
做法:将大米淘洗后,放入小锅内,加水适当,如常法煮粥,待粥将熟时,调入春砂仁末,稍煮即可。
砂仁鲫鱼汤
材料:砂仁末5克,豆蔻1枚打碎制成粉,活鲫鱼500克(毛重),姜、葱、黄酒、味精、烹调油、食盐适当。
做法:将活鲫鱼宰杀后,去鳞及内脏洗净,悬吊沥水。待锅中油热后将鱼煎至微黄,煽葱及姜加清汤及黄酒、味精、食盐用武水煮沸,然后用中火继续煮至鱼汤呈白色,将春砂仁末、豆蔻粉用纱布包好投入同煮,待鱼肉熟即可。
砂仁酒
材料:砂仁50克,黄酒1斤。
做法:将砂仁略炒,捣研成粗末,用绢布袋盛,浸于酒中,密封瓶口,5日后即可服用。每天2~3次,每次食后温服15~20毫升。
效果与主治:行气和中,开胃消食。适用于湿滞中焦,胸腹胀满,食欲不振,消化不好的,恶心呕吐,胃脘胀痛,腹泻等。
砂仁的宜忌人群
砂仁有行气调中、养胃益肾的效果,主要产于南方,而且也非常合适南方人食用。南方易湿热,因此南方人都习惯食用砂仁来调养身体,达到肯定的保健效果。但砂仁作为一味中药也并不是每人适合,砂仁的宜忌人群分别有什么呢?一块儿详细认识一下!
砂仁是温性药材,所以最适合体寒的人食用,而阴虚有热者忌服。凡腹痛属火,泄泻得之暑热,胎动因为血热,咽痛因为火炎,小儿脱肛因为气虚,肿满因为湿热,上气咳嗽因为火冲迫肺而不因为寒气所伤,皆须详细查看辨别,很难概用,气虚肺满禁用。尽管春砂仁的用药范围十分广泛,但药三分毒,砂仁也有一些食用忌讳需要遵守,不然不只起不到应有些疗效,还容易伤身。若是用砂仁来达到治病的成效,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砂仁,不要自行乱吃哦。
怎么样辨别真伪砂仁
作为一种效果强大且很名贵的药材,砂仁在市面上也有不少的劣质仿品,现在市面上常有用艳山姜冒充春砂仁。因此大伙再购买和食用的时候必须要掌握怎么样辨别真伪砂仁。在普通的药店都能买得到砂仁,而且砂仁的辨别办法也非常简单,从外形和气味上就能基本判断到底是否质优的正宗砂仁。
真品砂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,有不明显的三棱,外表棕褐色,有密生刺状突起,果皮薄而软;而伪品艳山姜多呈球形或长倒卵形,外观为橙黄色或棕红色,无密生刺状突起,而是有一层短柔毛或扁形柔刺,纵棱线突起。打开砂仁后会发现,砂仁种子集结成团,分成3室,每室有种子近30粒,而且分2~3行排列紧密,呈不规则的多面体,有棱角。而伪品艳山姜种子每室仅5~15粒,外形一端平截,一端稍窄。闻一闻砂仁的气味也能轻松分辨真伪,真品砂仁有一股浓烈的芳香气味,用口尝之味辛凉微苦;而伪品气微香,味微苦辛而涩。